唐颖,上海出生,以书写城市题材小说闻名。在《收获》《作家》《上海文学》《天涯》《中国作家》等重要文学刊物发表小说五十余部,擅长描述和刻画时代巨变中城市人的命运和饱受冲击的情感关系,是一个最能展示上海这座城市韵味和现代性的小说家。
出版有长篇小说《美国来的妻子》《阿飞街女生》《初夜》《另一座城》《上东城晚宴》《家肴》《个人主义的孤島》等,中短篇小说集《丽人公寓》《无性伴侣》《多情一代男》《纯色的沙拉》《瞬间之旅一一我的东南亚》《红颜一一我的上海》《冬天我们跳舞》《隔离帶》《和你一起读卡佛》等。小說《红颜》改编电影《做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篇《通往魔法之地》(唐颖)简介:
雷鸣邀我前往她所在的苏格兰小镇,声称那是一块汇聚超能量的福地,冰子也在那里修行。雷鸣一贯行事跳脱,可冰子是耶鲁医学院的高材生,向来理性,她的在场令我惊奇。我决定赴这场中年闺蜜之约。旅程从开始就充满神秘气息,抵达小镇之后的际遇,瑜伽,修行,蒸汽机车,森林,大湖,恍如踏入魔法之地……三位闺蜜朝夕相处,渐渐触碰到情感的深处。其实,纠缠的过往从未真正远去。小镇让一切缝隙显露,又将一切心绪纳放。
正发生
——长篇《通往魔法之地》创作谈
唐颖
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73年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的裁决,认为联邦宪法没有赋予堕胎的权利,是否允许堕胎应该由各州自行决定。
这天我正在纽约,走在曼哈顿中城。这条消息是友人第一时间转发到我手机的。她说:“知道你也许关注。”虽然我和她从未讨论过堕胎权的问题,因为这本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我刚刚和她在中城一家法国餐厅门口分手。我俩几年未见,友人特意选法餐招待我。午间相对安静,我们享受着法式美味和唯美,聊着我们关心的话题,我的心情还在愉悦中。然后,突然反转……
我坐上地铁去了华盛顿广场。果然那里已聚集起抗议人群,几百上千枝红玫瑰以祭奠的形式堆簇在广场中间的地上。红花上面覆着白纸,写着:“每年估算,有6万8千女性死于不安全‘不合法’的堕胎。”人们举着标语牌,齐声在喊:OUR BODY OUR CHOICE(我的身体我做主)。抗议人群中有不少男性,他们的标语牌上写着:Women Deserved To Choose 强调女性“值得”拥有的“选择权”。
今年的文学诺奖颁给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手边没有她的书。但网上有埃尔诺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正发生》。这部电影获得2021年威尼斯金狮奖。
这是一部观看时令我坐立不宁的电影——在六十年代禁止堕胎的法国,一名女大学生寻求非法堕胎的过程。这是一个女性受难的故事:直接、具体、刺到最黑暗的痛处。在非法堕胎要进监狱的情况下,周围没人可以帮她,包括闺蜜和那位让她怀孕的男友。女生必须独自闯警戒线。故事的深刻在于,不把重点落在女性对男性,或者说,对爱情关系的失望上。不,在强大的法律面前,男性也是无力的。为了自救,女生不得不孤注一掷,去炼狱走一遭——非人的疼痛和失去生命的风险。这个过程中有些片段可以用“惊心动魄”形容。据报道,在威尼斯媒体放映现场,有记者因此昏厥。事实上,这些片段并不夸张,极其写实,甚至克制,然而其残酷性在银幕上呈现,异常震撼。
从这个故事,就能感知安妮·埃尔诺的创作方向,以她个人的真实经历诉说女性生命中最原始的磨难,是个多么接地气的作家呀!
在6月抗议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裁决的队伍中,常能看到人们高举铁丝衣架。“它象征着被拒绝提供合法堕胎服务的女性,最后的、绝望的手段”。‘衣架流产’(coat hanger abortion)指不安全的流产,比如孕妇会用衣架上的金属丝自行进行流产。”《正发生》中,女生便是用细铁棍伸进自己的子宫。
重要的是,这些经历伴随着无法诉说的孤独、无助、恐惧和绝望,以及在铜墙铁壁前的挣扎,其中的悲剧性正是文学的主题。
我的这部新长篇《通往魔法之地》,也在继续讲述女性故事,包括曾经难以启齿的唯有女性才会遭遇的险境。在写作这些故事的时候,不由感叹:女人们的一生中,要遭受多少次惊悚时刻?
是的,属于女性的黑暗经历非常身体化,是最本质最原始的痛苦,并不因为社会文明化而消失,并且总是发生在女性最稚嫩最无准备的年轻岁月,因此而影响了女性的一生,是无法抹去的阴影。这阴影也成了性别之间的沟壑。而文学是呈现沟壑、诉说疼痛的载体,唤醒你在冷酷的现实中变得迟钝甚至麻木的怜悯和同情。
2023《收获》征订
邮局订阅代码: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