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未经我们的书面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转载须授权),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林楚南 摄
现在很多纸质报纸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我还是喜欢在墨香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资料图】
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像现在这样精致豪华的墙纸、墙砖,晚上能够照得见星星的房间土墙上贴的都是父亲从别人家找来的旧报纸,那些报纸上方方正正的文字、丰富多彩的图案吸引了我幼小的心灵,让我对这些带着油墨味的报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学后,逐渐能识文断字,那些报纸上的文章深入浅出,我在这里我找到了一方宁静的天空,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创作者一字一句的精雕细琢,暗自下决心也要像这些作者一样写出好的文章来。有时候我把那些优秀的文章剪下来,装订成册,有空就拿出来翻读翻读,它们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江应声 摄
上学时,我的文章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读,有的放在学校橱窗里展览,让我的文学梦想开花,在学习之余尝试写些文章投给报纸副刊。那时候都是手写稿,认真誊写好后,骑自行车去离家好远的镇上,把文章虔诚地投放到邮筒里,就像赴一场恋人的约会。
起初投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有次收到一位编辑回信,给我分析文章的优缺点,让我茅塞顿开,我寻找自己与报纸上文章的差距,发现其中的短板。当第一次看到报纸上有了自己的名字,心里升腾起一种小小的自豪感。随着文字不断见诸报端,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那些投稿的记忆,那些手写稿变成铅字的记忆,都是我永远抹不去的。
江应声 摄
大学里,我当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小记者、编辑,历练了自己的能力。从大学到工作,我一直很喜欢挖掘社会新闻,记录时代脉搏,弘扬社会旋律,在经过层层审核后,我成了报社的特约记者,使我对报纸更多了一份情缘。
报纸反映着国内、国际最新形势,展示我们祖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历程,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文学副刊彰显着文化自信的力量,那些成长中氤氲着心灵温度的文字让我始终感动。工作后我自费订阅了好多报纸,几乎每天下班之后或者睡觉之前都要翻看一下,读报消除了一天的疲劳,神清气爽,心情完全放松,那淡淡的墨香如此亲切,翻越报纸的声音如此悦耳。
江应声 摄
有时候到了一座异乡的城市,我都喜欢跑到书摊上买一些当地报纸或者杂志,既可以当成消遣的工具,也是一种学习知识的途径。
岁月荏苒,搬了几次家,很多东西都已经被抛弃,只有那一份份剪报,一直被我精心地收藏着。翻看剪报,一桩桩陈年往事历历在目,记录了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源远流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像翻开了浓缩着沧海桑田的史册。看着日积月累的成果,心里感到非常愉悦。
如今,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很多报纸都推出了电子版,掌上阅读更加便捷,可那一缕墨香一直在我的心中萦绕,承载着记忆中太多的美好时光,澎湃着我的血液,律动着我的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