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廖名春丨《周易》探索:作者及其所记录的周人故事

此文大好文!“高宗伐鬼方”问题,廖老师此文成功解决了,非常好,高明,佩服!“震用伐鬼方三年”,廖老师解“震用”为“岐周”,震—袛—祇—㩼—岐音通,或震的辰部容易与岐的支部混?音不同而形近?看金文等,“用—周”相近可讹,也确凿。

(林桂榛 2022.11.23)

昨晚反复思考,思考后认为:未济卦“震用伐鬼方”当类晋卦“维用伐邑”(不同既济卦“高宗伐鬼方”),即“震用—维用”用法类似,此“震用”还是“用”义,“震用”不是“伐”之主语××之用法(不是某周之伐)。

“维用”,维若语助词;“震用”之震,类似之,注意南朝徐锴注《说文》曰“震,所以加物之称也”。当然,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曰“震读祗,祗,敬也”,郝懿行注《尔雅》曰“震,又通作祗”,祗字也作语助词使用,故唐吕延济注《文选》曰“祗,语助也”。又《尚书》“治民祗惧”在《史记》引作“治民震惧”,则祗震皆敬义(若王念孙训解),或祗震同音即“震读祗”耳(若廖老师文引,至于为什么同音或本来同音情况,再思)。

我认为“震用伐鬼方”若“维用伐邑”,“震用”的“用”字不是“周”字讹(或通假),震字即使读祗,也若维只是语助词,或震字本身可若徐锴说法(“所以加物之称也”),并不是“岐”字讹字(或通假)。

周转用,岐转震,两字同时转写或讹写,跳跃颇大,难度颇大,而且《周易》作为周初作品乃至文武周公政教合一大巫师作品,其爻辞说“岐周”,似不恰(可核爻辞周、岐、用之用法,系传句子则孔后战国作品吧)。

所以,我认为此“震用”还是“用”字与“用”义,不是主语××,不是“高宗伐某”之类的“高宗”主语。一点读后思考后商榷意见,提出供参考。

廖老师此文其他方面,我个人完全赞成廖老师推断,非常缜密可信。

(林桂榛 2022.11.2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