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00年前,欧洲在科学技术、艺术设计领域正处于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确立了定义现代性的原则,涵盖这一政治历史变化的国际艺术运动有着独特的意义。

20世纪20年代的美学语言影响了许多电影,对于大多数欧洲大城市和一些美国城市来说,它仍然是国度身份的参考。今天,当我们迈入数字技术主导的元宇宙世界时,成本和生产规则打开了一个新的层面,这种不同寻常的设置,将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吸引力又回到了过去曾经发生的焦点,并为许多可能性打开了大门。

本次课程将自然和对技术的迷恋融合在一起,分析发展20世纪20年代的趋势和历史的重演。在设计方面,20年代的设计风格正以其熟悉的形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它交织着对上个世纪的温暖怀念和数字时代的可能性。


(资料图片)

专家简介:

Lia Vilahur Chiaraviglio 教授 

德国罗伊特林根大学数字传播和设计专业教授,曾担任西班牙赫罗纳大学媒体学院的国际部主任,并担任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负责人,担任室内建筑师、工业、平面设计师等多学科团队负责人。从2004年到2014年,于巴塞罗那欧洲学院担任教师,同时也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外部负责人。 

20世纪欧洲变革之期:

1900年到1920年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刻,是欧洲的一个新社会成长阶段。工业革命为欧洲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创造与新的思潮,时至今日依然塑造着人们所熟知的世界。

在产品设计领域,1910年由费迪南·冯·齐柏林(Ferdinand Graf von Zeppelin)发明的第一艘齐柏林飞艇(图1)为从欧洲飞往美国的乘客提供了第一次商业航空服务。在那一刻,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今日人们可以乘坐飞机,定期飞往欧洲的不同目的地,而在当时空中飞行简直难以想象;1907年美国的詹姆斯·默里·斯潘格勒(James Murray Spangler)发明了首款便携式电动吸尘器,打破了当时家用地毯的清洁方式,其后胡佛(John Edgar Hoover)购买了他的专利,在1919年,美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台胡佛吸尘器(图2)。

图1:齐柏尔飞艇

图2:胡佛吸尘器

1908年亨利·福特(HenryFord)的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 型车(图3),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同时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一共达到了1500万辆,缔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记录。它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从过去骑马转变为每三个美国人中就有这样一辆代步车,这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整体感知,而福特先生为此被尊称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

图3:福特汽车

建筑设计领域,摩天大楼(图4)设计的最早阶段在1884 年至 1945 年的美国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美国的城市传统上由低层建筑组成,但从 1870 年代开始,内战后显著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土地的日益集约化使用鼓励了高层建筑的发展。技术改进使得能够建造具有深基础的防火铁框架结构,并配备了电梯和电灯等新发明。

图4:纽约市熨斗大厦

现代主义(Modernism)案例:

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能够表达人们的感受。自由、现代、创新和爱是描述1900年至1920年期间艺术运动的形容词。在这期间,艺术领域发生了什么?而创造性的头脑是如何应对传达这一历史性时代的挑战的?下图为慕夏(Alfons Maria Mucha)设计的海报作品(图5),其海报作品以端庄优雅的女性人物形象和唯美的线条闻名,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图5:慕夏设计的海报作品

建筑设计领域中,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 i Cornet)是那个时期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其设计的圣家堂大教堂(图6),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风格,在本质上是高度装饰化、采用加泰罗尼亚艺术语言的哥特复兴风格的大教堂。

图6:圣家堂大教堂

与此同时,路易·多梅内克·蒙塔内尔(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设计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图7),坐落在狭窄的街道,立面装饰丰富,而且结合了多种元素,包括传统的加泰罗尼亚元素和阿拉伯元素,是巴塞罗那最令人震撼的现代派风格建筑之一,色彩艳丽的雕塑和陶瓷马赛克装饰是其最突出的特色。音乐宫外墙根据民歌创作的组雕、舞台拱门象征民族与古典音乐的群雕、背景墙上的缪斯女神等雕塑,以及彩色玻璃画窗、无处不在的马赛克拼图和绘画作品,把整座建筑组合为一件整体艺术作品,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

图7:加泰罗尼亚音乐宫

青年风格(Jugendstil)案例:

青年艺术风格兴起的时代为1891年至1905年。这是一场全欧范围内的新兴风格。流行於欧洲的建筑艺术格式,因慕尼黑「青年杂志」而得名。其基本意义在於反对普鲁士建国时期的学院派精神,打破因袭传统的格式。最初提倡者为德国人叶克曼(O. Eckmann),他模仿草木、花卉、藤蔓之形状,凭主观印象,抽象地描绘自然飘逸的细长线条,成为平面图形,流行於德国建筑、美术、手工艺,及室内装潢方面,尤其书册装饰图案更能表现此种艺术风格,和英国新拉斐尔派(Praeraffaeliten)之流行方式很相近。青年风格可分成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00年以前,源自英国新艺术和日本应用美术、版画,主要以花卉作图案;另一较晚、较抽象的阶段则受到比利时籍建筑师暨设计家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带有维也纳风格的作品之影响。(来自于百度百科)

约瑟夫·马里亚·欧尔布里希(Joseph Maria Olbrich)是一位出生在捷克共和国的奥地利建筑师,于1897年创立了维也纳分离派,并设计了其展览大楼(图8)。这个不朽的、对称的、严谨的建筑的顶部是一个由镀金的、镂空的金属月桂树叶(俗称"金色杂草")制成的圆顶。此后在著名建筑师阿道夫·克里施尼茨(Adolf Krischanitz)的指挥下,分离派展览馆重新装修,焕然一新。

图8: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案例: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这场运动开始于法国,然后传播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最后传播到美国,成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际设计运动。(来自于360百科)

位于布鲁塞尔的四大联排别墅(图9):塔斯尔酒店(Hôtel Tassel)、索尔维酒店(Hôtel Solvay)、范·伊特维尔德酒店(Hôtel van Eetvelde )和 霍塔楼和车间 (Maison & Atelier Horta) ,由建筑师维克多·霍塔( Victor Horta )设计,他是新艺术运动最早的发起人之一,是一些最杰出的开创性作品19 世纪末的建筑学。这些作品所代表的风格革命的特点是开放式平面、光线的扩散以及装饰曲线与建筑结构的巧妙结合。

图9:布鲁塞尔别墅内部

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是19世纪末巴黎名噪一时却英年早逝的后印象派代表人物,凭其一己之力捧红“红磨坊”的海报艺术先驱,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艺术先驱,被人称作“蒙马特之魂”。他擅长人物画,对象多为巴黎蒙马特一带的中下阶层人物,其写实、深刻的绘画,不但深具针砭现实的意涵,也影响着日后毕加索等画家的人物画风格。除绘画上的成就以外,劳特累克的彩色海报带动了海报设计的创新,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海报设计者。《红磨坊的舞会》(图10)描绘出众多的人物,长凳上的小姑娘,和男士跳舞的年轻女子,小伙子注视着年轻美貌的女子,叼着烟斗吸烟的男士,黄帽子的男士向一位背靠在树上的女士搭讪。他们的背后是正在热烈跳舞的人群。《红磨坊的舞会》中,人、色彩、光线的相互烘托,让画面产生了高度的美感和感染力。该画作光与影、明与暗和谐组合构成摇曳多姿画面,是一幅洋溢着欢乐、愉快时代精神的印象派画作。

图10:《红磨坊的舞会》

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案例:

装饰艺术风格演变自十九世纪末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当时的新艺术运动是资产阶级追求感性(如花草动物的形体)与异文化图案(如东方的书法与工艺品)的有机线条。装饰艺术风格则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并以明亮且对比的颜色来彩绘,例如亮丽的红色、吓人的粉红色、电器类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到探戈的橘色、及带有金属味的金色、银白色以及古铜色等等。(来自于百度百科)

克莱斯勒大厦( Chrysler Building )(图11)是受克莱斯勒汽车制造公司的创建者沃尔特·P·克莱斯勒(Walter Chrysler)的委托而建造的。它建于1926年—1931年,坐落在美国纽约市中心,是第一座摩天大楼,高度320米,77层。沃尔特·P·克莱斯勒要求将它们制成看上去与汽车散热器帽盖的装饰物一样,作为他显赫的汽车制造帝国的标记。大楼尖顶装饰轮毂罩克莱斯勒大厦被认为装饰艺术建筑学的杰作。大厦特别的装饰后来用在克莱斯勒汽车上。1929年克莱斯勒敞篷车上用了61楼角落老鹰来做装饰。31楼墙角装饰,用在1929年克莱斯勒汽车的散热器上。大厦的构造为石头、钢架与电镀金属构成,其中Otis电梯公司设计了4组8台电梯与3,862扇窗户。1976年被公告为美国国定古迹克莱斯勒大厦被视为一个典型的装饰艺术建筑。

图11: 克莱斯勒大厦

20世纪20年代的美学语言影响了当下许多电影:

1920年代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为影视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如《艺术家》(2011年)是一部法国黑白浪漫爱情默片(图12),电影讲述了1927年默片最佳男主角罗伯特·古尔德(Robert Gould)的故事,获得了5项奥斯卡奖。电影的制作设计师是劳伦斯·本奈特(Laurence Bennett),该电影背景设定在20年代,场景、画面、服装采用的都是20年代经典元素和设计风格。

图12:《艺术家》

电影《Miss Fisher’s 》(2012年)是澳大利亚作家凯里·格林伍德(Kerry Greenwood)以弗莱恩·费希尔(Phryne Fisher)小姐为主角创作的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系列谋杀悬疑故事(图13),这些故事深受读者喜爱。尊贵的Phryne Fisher小姐是一位迷人、时尚的侦探,她能敏锐地发现线索,审问嫌疑人,解决关键谋杀案。美丽的人物和背景带观众走进弗莱恩·费希尔小姐生活的20年代。总体而言,华丽的艺术渲染是其成功的精髓,整个布景简单地融入了20世纪20年代作品的设计元素和氛围。

图13:《Miss Fisher’s 》

电影《Cable Girls 》(2017年)的故事(图14)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四个背景不同的女人被一家在马德里运营的现代电信公司聘为接线员。尽管每个女性加入这家公司的原因都不一样,但这份工作为她们提供了体面的薪水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这部小说最突出的方面之一是服装,这些服装是20世纪20年代的典型样式。

图14:《Cable Girls 》

Q1:如何从新艺术运动中获取元宇宙发展的动力?

A1:20年代初有一位有巨大影响力的著名服装设计师,他的名字叫保罗。布瓦列特(Paul poiret,1879-1944年),他的设计具有典型的新艺术运动风格,被誉为“全世界第一个时装设计师”。起初他的设计并不被看好,但是他常常大胆创新做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衣服,因而名噪一时。其实当时还有很多其他设计师,他们设计的服装为何没有转化为时尚服装?这是由于高昂的成本无法第一时间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设计的时候,我们注重的不是完全复制优秀的设计师在做什么,而是要去理解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服装。设计中要利用好那些鼓舞人心的元素,画出它们,我们现在有思想、有自由来思考时尚本身而不受生产成本的限制,这就是元宇宙的价值。在未来的设计中,成本是可以不去考虑的因素之一,这些限制将在元宇宙中被统统打破。它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不同选择的可能性。赋予了创造和创新无限的可能性。元宇宙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打破物理容量的限制。现在我们的教育已经变得非常具体,比如我只是UI设计师、时装设计师,在20年代的时候,设计不像今天这样细分且具体,那时候的设计师要考虑整体的大环境后进行比较全面的设计,这和今天元宇宙中的设计有些相似。当我们进入元宇宙时,思考的边界变得更加广阔。在这里,我们可以突破身份的限制,与所有在元宇宙的人一起合作,创造一个大气层、创造一个宇宙,它没有物理世界的局限性。这就是为什么我把所有这些受20世纪20年代启发的电影都放在元宇宙,因为元宇宙在某种程度上没有限制。

Q2:如何用一个简短的词来描述包豪斯、现代主义、新艺术运动?

A2:现代主义很好,它丰富多彩,这和陶瓷有很大关系。很多陶瓷的设计在有机元素和几何元素之间创造了巨大的对比,现代主义使用了大量的黑色和白色、几何的形状,特别是在建筑和一些纺织品中。而德国的包豪斯风格在后期有点古板僵化,这是因为希望把设计产品作为工业产品出售。

新艺术运动给人的感觉是闪亮、精致、浪漫。新艺术运动拒绝历史主义和折衷主义的装饰,积极使用现代材料,经常将各种美的设计类型结合在一起。从视觉形式上看,新艺术包括两种风格,一种是有机的曲线型风格,一种是较为简洁、抽象的直线风格。新艺术运动继承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理念,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完全走向自然风格。

装饰艺术与夜生活、禁酒令、很多其他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道德解释。所以我想说最戏剧化的是以装饰艺术为背景的小说。如果我们想想当时的历史和发生的事情,装饰艺术运动的发生和设计风格完全说得通。

标题:万物皆可新艺术

成员:林梦琦 高雅贝 高天亮 肖睿霖

视频简介: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场全球性的装饰艺术运动。它兴起于1895年左右的法国,之后蔓延到欧洲各个国家乃至美国,波及建筑、家具、平面设计、绘画和雕塑等各艺术领域。该运动反对传统的装饰风格,主张从东方艺术尤其是日本浮世绘装饰风格中汲取灵感,同时倡导“回归自然”,以有机连贯的曲线取代机械化的直线。

Q:对于丁老师本次讲堂的内容分享,使你们小组有了什么新的认知?

A:新艺术运动就像是一场艺术领域的革命,像一次无声的思想爆破。它并未完全摒弃之前的艺术,而是利用原有的基础,创造出一个全新、完整、极具生命力与美感的艺术体系,其自身的价值与其所代表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艺术运动是一场对固有思维的重大冲击,让人感受到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蓬勃生命力,对于设计领域来说,冲破固有思维,以超前的眼光和审美去思考我们的专业无异于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对于刚接触设计领域的我们来说,在第一阶段认识并理解新艺术运动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也能从新艺术运动中理解到,创新虽然是刚需,但创新并非是鲁莽地行进,有时,只需要简单的调转矛头或方向,比埋头苦干更重要。

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

编辑

刘愿

孙佳琦

田家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