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和幻想,想前往未知的地方一探究竟。

双足行动能力有限,想象力却无拘无束。从远古到近代,不论是文字记载或口述传说,都充满无数关于奇境、异域、理想国、失落的大陆、奇人异兽与远方民族的传说,历代艺术家也尽情发挥想象,将这些传说的地点或绘成图像,或写进故事,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既填补地图上的空白,也为这世界灌注热情和理想。

《传奇之地》是意大利国宝级作家翁贝托·艾柯的经典作品。看到这位大师的名字,似乎便可对这本书的内容猜测一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认为是“西方世界读书最多”的作家,更被认为是当代最博学的人之一。他在文学、符号语言学、哲学、艺术史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对国际知识界和许多作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美的历史》《丑的历史》到《无限的清单》,艾柯的概念史作品无一不是图文并茂、层次丰富且布局精妙。通过以主叙述带出源源不绝的文献考证和艺术实例的形式,作者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辅以哲学思辨,用一种“艾柯式”的洞察力探究人类文明。

如今,艾柯又一次带领我们踏上一段新的奇幻之旅。从尤利西斯的旅途到失落的姆大陆,从人间天堂到地心世界,艾柯不仅引领读者跨越千年,更是上天入地,将它们的传说与故事娓娓道来,引领读者在一个又一个神话传说、传奇幻境中探寻人类想象力的边界和世界观的变化历程。

继一众“美学清单”之后,《传奇之地》是艾柯又为我们开出的一份地点“清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艾柯在书里讨论的,“是那些在现在或过去,由于许多人相信它们真的存在于世界上某个角落,或者是曾经存在,因而使人产生妄想、理想或幻想的地方”。

换个角度说,“无论是来自过于久远而无法得知源头的古代传说,或者是现代创造的产物,这些地方都使得某些信念或信仰在人群间流传”。这些“想象中的真实”随着人类社会流转千年发展至今,如百江入海一般融合了无数人的手笔。例如我们熟知的亚特兰蒂斯,它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与《克里提亚斯篇》这两篇对话录里,其后在宗教作品中充当过“罪恶之城”,是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对象,更是成为文学家们冒险故事的灵感源泉。随着时代更迭,这个海底之城早已成为神秘文明的代名词,直到今天也依旧是影视作品里的常客。

当然,《传奇之地》不仅仅是一份“清单”,更是对于人类好奇心与创造力的致敬。传奇之地之所以美,究竟是因为地点,还是因为传奇?在最后一章“虚构地点与它们的真相”中,艾柯写道:“即使是传奇之地,在他们从信仰的对象被转化成小说虚构的对象的那一刻,就已化为真实。”

亚特兰蒂斯之所以历经千年依旧引人神往,是因为许多人深信这个大陆曾经存在,更是因为艺术家们一次又一次对这块神秘大陆不遗余力地“复兴”。人们为其艺术魅力所倾倒,在这些传说中的地点上寄托对生活的愿望,并从此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无论是“乌托邦”还是“伊甸园”,从被寄托上想象与希望的那一刻起,这些“传奇之地”就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心灵福地”,它们的魅力也就自此超越了虚构与真实之辨。就像作者在结尾中说的,看着但丁描绘白蔷薇的文字,我们就能感受到,那个情景早已融入人类想象的真正现实中。

(作者系《传奇之地》责任编辑、中央编译出版社重点图书编辑部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