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说

秋水绵长,蒹葭苍苍

此时的天地,已和往日大不相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又颇有几分神似

江河不会回流,岁月仍可旋转

就像美妙绝伦的朝霞与暮色之间

我们对所经历过的事物认知

有时清晰如昨,有时恍若隔世

当我独自一人,追溯数千年漫长光阴

泛黄的记忆常止于长安城

此时,如若淌着一场唐朝的雨水

赶赴秋色中的约会

尘埃之下褪去的光芒,会以青砖灰瓦

勾勒起古朴浑厚之意象

以雕梁画栋,凸显出苍然秀美之状景

允许墨绿的植物和广袤的原野

献出直抒胸臆的情意

一行雁阵飞离北方

一串滑过晴空的音符最为嘹亮清澈

当我登至大雁塔最高处极目远眺

胜于唐朝的烟火,正弥漫过

这珍贵的人间

从古长安出发

从古长安出发,我们或将

在曲江池畔的一株青草

或未央宫前盛开的菊花丛中

遇见另一个秋天

这并非一场虚拟的旅行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们

用不竭的才情,为这座古城

写下诸多名篇佳作

我看到,缠绕指尖的离愁别绪、恩怨纷争

现在,变成了清风与明月

徘徊在城墙内外

这让我明白,无论从长安城哪里出发

传诵千古的重重往事,都会凝缩成

驿道上的一份沧桑与厚重

也会化作史册上的驼铃和斜阳

在时空交错的地方久不散去

我的记忆,若尚有

留白和残缺之处,只是想靠近岁月长河

于无声而含情的回望中

与渐凉的秋风,有所表白——

所有幻灭或疯长的怀古思情

需要阵阵秋风回应,吹拂着这锦绣河山

登高,或望远

年岁愈久远,愈能勾起

我对旧年月风云变幻的多次深情回眸

一条浩荡的河流也罢

一座巍峨的塔楼也好

抑或名垂青史、江山如画的城池

都在千百次的行吟与陈述间

令人怦然心动

管弦与丝竹也曾因它抒怀

但至今,未曾从我们身边消逝

它只是在日夜流淌的时光深处

变得悠长和沉郁起来

南来北往的骚人墨客喜欢吟唱风雨

也喜欢在推杯换盏之余舞文弄墨

但时隔多年之后,又似乎没人留意

在潭影与闲云之外

一阵掠过城市上空的秋风

最终带走了什么

追寻

不知命运飘向何方的纸鸢

说丢也就丢了

尘世上本没有秘密可言

秋风迫近,星辰倒映在河流湖泊

古老的传说化作不朽诗简

当一袭月色洒向人间

过往与未来的岁月被勾连起来

行走在城南

山峦与原野的蔓草、松柏与怪石

从不同方向相继围拢

成为浅吟低唱时最适宜的喻体

而流浪者的影子

始终贴近苍茫天地间

敞开那些溢美之词

经年累月之后,虽有一些名字刻上石碑

而一城繁华还在

向阳而生的花草树木

还一直笃信美学与哲学出现

那些满含期待的星辰,更会无处不在地

闪烁出尘世间,迷人的光泽

渔舟唱晚

日暮时分,秋风上路

泛舟曲江之上的才子与佳人

再唱令人感伤的离别词

晚秋,烟波里哀鸣声声

沉寂处的大雁

亦不知归途何方

避开落日,躲过时间的深壑与荆棘

一对来自唐朝的鸟翅,在慷慨激愤的诗句中

奋力翱翔过长安城上空

顷刻化作天边的云彩和星座

哦,一年最深的季节

西去的离人手持烟柳

又一次踏上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如果没有说错,我们都将是人间匆匆过客

可藏匿于历史尘烟中的悲欢往事不是

纵歌于秋色长天深处的浮华人生也不是

当我们把目光投注于长安城

以钟鼓楼为轴心,方圆数百里

是一卷雄浑壮美、图文并茂的优秀册页

在昆明池

万里苍穹与一湾碧水彼此映照

披拂落霞的水流距我仅有一步之遥

当我间或想起,那些流浪民间的脚步

趁傍晚之时陆续返回

每条归途之上,仿佛都挂满压弯枝头的

一枚枚金色果实

纤尘静默,生灵俯首

没有谁愿意辜负雨水与日照

长安城西,池水微澜

像恣意铺开描摹不尽的水墨丹青

有人趁斜阳织锦,而有人

以落叶作竖琴,唱出秋韵情事,人间兴衰

成为穿透岁月的美妙之音

蝉声与蛙鸣日夜不止

填补了夏末与初秋间的空白

许多不甘寂寞的灵魂碰触之后

纷纷告别。形如一簇月光落满池面

那些情深意重,忧心忡忡的人

总是心绪阑珊,又能即刻平静下来

秋日,城西

用笔墨描述秋日轻寒

不如独自,去比城西更远的郊野

赏落叶缤纷,听风抚琴声

或骑一匹唐朝的马,优哉游哉地云游四方

近三十年已去,我从没有离开过城西

就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无法割舍的念想

直至中年,日益迷恋上这里的一切

而无半片怨言和悔意

时光更迭,它的模样或许生疏难辨

只要我从秋日的阿房宫大殿的旧址前

踏着缤纷落英,缓步走过

穿透历史天空的厮杀声、呐喊声

便不时穿破耳膜

如飒飒秋风,依次传递着隔空的久远事件

城西的秋日如此深浓

这让我时常忘记

站在暮晚的十字街口,自己像个

灵魂四处游离,复又归来的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