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英
新疆作家李娟拾取过往的记忆,以“记”的方式讲述琐碎的旧事,形成了这本由36篇“记”组成的散文集——《记一忘三二》。
(资料图)
散文集记录了作者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比如坐飞机遇到的奇葩怪异之事,梦中出现的离奇惊悚之事,人与猫狗之间“相爱相杀”的奇妙纠缠之事。
《记一忘三二》不仅以内容打动人,还以情绪感染人,作者情感在散文中自然流露,将欣喜、惊诧、激动、悲伤,以及百般无奈与感慨都诉诸笔端。因此,散文集虽写家长里短之事,但却蕴含着无限意趣,展现了普通人世俗的欲望和复杂的情感。
李娟的散文并不以“载道”和“言志”为目的,也不像传统的文化散文一样传播知识,而是记叙种种日常生活以及对生命的思考。正如有学者所说:“李娟常常能够从现实性的日常逻辑之中积聚起一种诗性或智性的势能。”
如果说在“羊道”系列和“阿勒泰”系列等散文作品中,李娟的抒情是克制的,那么在《记一忘三二》这部散文集中,作者的抒情更加直露,很大原因是作者的写作对象从外部环境转向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不似“阿勒泰”系列和“羊道”系列散文中对地域自然的描写、对风俗人情的呈现,散文集《记一忘三二》中作者则更注重挖掘日常的生活细节,更倾向于自我情绪的表达。
散文集《记一忘三二》36篇“记”皆围绕作者的生活展开,其中虽缺少了一些诗意的表达,但叙事细腻,情真意切,落笔生花,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叙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真实生动且耐人寻味。其中《挨打记》和《老师记》分别记述了“我”童年时期的两位老师,这是对“我”产生截然相反影响的两位老师,一位对“我”施以暴力,一位则给予“我”鼓励和善意,通过对比,两位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挨打记》中作者缓缓讲述了深埋于心中无法原谅的创伤,其中暗含的复杂情绪能够跨越时空的距离,抵达读者内心深处,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散文集中纵有千头万绪,但温情之线最为清晰可见。《风华记》记述了“我”与朋友风华相遇相识相交的过程,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朋友的依恋和思念之情。好朋友风华曾与“我”合租一室,又共同患难,因此培养了浓厚的感情。一去经年,两人虽不曾见面,但感情却丝毫未减。《野猫记》则详细叙述了“我”家如何成为猫会馆——因为便利的住宿条件,野猫往来络绎不绝,“我”家变成了一个“猫馆”。大部分离家出走的猫都不会再回家,但唯独有一只白猫恋家且黏人,不仅喜欢客人的爱抚,还和小狗赛虎相处甚欢。这只猫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我”家,“她没有探索世界的野心,没有生育后代的本能”“它美丽、温顺、充满喜悦”,最终安静地死去,这只白猫带给了“我”无限慰藉和温暖。
散文集《记一忘三二》中记叙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但读者往往能够在笑中感受到心酸和沉重,即所谓“含泪的笑”。比如《冰箱记》中记述为了喂鸡,“我”新买的冰箱里塞满了剩饭剩菜,但随着“我”和“我妈”的绝交,冰箱中堆积如山的剩饭无法处理,让“我”的人生陷入混乱。不仅仅是冰箱中日积月累的剩饭让“我”手足无措,更是冰箱“触动各种悲伤拮据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想象与亏欠”,一时间使“我”的生活横亘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无法行进。《避孕记》中“我妈”想尽各种办法给狗狗豆豆避孕,包括喂避孕药、监禁、缝背带裤,还预备进行绝育手术,但“我妈”的种种计划都流产了,而豆豆最终还是怀孕了,并成功诞下了一窝小狗。
《阅读记》记述的是作者少年时期的阅读经历,如饥似渴地读外婆捡垃圾时拾回来的旧报纸,渴望着邻居家的大书架,开学没几天就读完了整学期的课本内容,想必能够引起每一位爱书之人的共鸣。而《眩晕记》虽写的是生病的痛苦经历,但实际上表达了人类不可避免地要遭遇病痛的折磨,无论抗争或是忍耐,都凸显出人的无力感和无助感。
李娟在这部散文集中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不借助意象抒情,往往是情之所至,“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文笔随性生动而意味万千,常常表现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引发读者无限的思考。
总之,李娟在散文集《记一忘三二》中记录着生活的琐碎之事,作者既不为情造文,也不为文造情,在叙事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了自己的情感表达。其散文平淡中饱含深情,冷静中不乏温情,这样一份从容的写作姿态和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使得李娟的散文多了几分闲适与悠然。散文集《记一忘三二》的突出特点就在于作者将充满故事的平常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出来,质朴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意趣,其文字所唤起的脉脉温情也达到了抚慰人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