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卢儒言老先生著《寿孙医话》感怀有记

日前,欣得同仁芦笙(微信名,下同)诚赠卢儒言老先生著《寿孙医话》,捧读至慨,深为芦笙先严卢儒言老先生一生执著祖国中医学瑰宝,学研悬壶济世之仁爱精神,及为弘扬中医学“天地人一体”理念,著书立言之求索品格所折服。卢老先生年青伊始,承继祖业,虽历经战乱仍多方艰辛学医,业成誉载。岐黄凡六十余载,庚至耄耋之年仍行医不辍,德泽四方,堪为后生敬佩也!

而更为可钦让人赞誉的是,卢儒言老先生一生孜孜不倦的治医治学精神。他倡扬研读中医经典并善于从中吸纳宝贵精神文化营养,拚弃神说迷信,科学辨证施治,纠偏探真,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求索精微。拜读《医话》可见其深厚之人文历史、哲学与社会学、民俗学修养。正如其长子芦笙言:《医话》不囿于“老八股”的教条,而是以朋友聊天的形式,无拘无束,娓娓而谈,哲学、史学、古文学、民俗学以及现代医学等学科元素交汇并用,使读者随着书中的“故事”一步步跨进中医的门槛,渐渐领悟中医学的真谛。读着《医话》,深奥的经典理论变得通俗易懂,繁琐复杂的课题变成简单朴素的道理。


(资料图片)

卢儒言老先生育有二男三女,儿孙滿堂。78岁和83岁两年中,先后两次跌折了左右腿股骨胫,顽强的意志及施治,家人等的悉心照护使其康复。第一次伤愈后虽年已届八旬,然卢老先生历经60多年风霜,亲眼见中华医学之梅开二度,深有感触,定居潮州西新金晖园始安定心神写作《寿孙医话》。脱稿时,卢老先生年已八十八岁。然,令人欣喜及告慰的是,老人家亲眼见到为弘扬中医学文化精神及自己六十余年治医经验积累结晶之重要成果《寿孙医话》终得问世!

(古楼临风2022.12.2夜)

附:

卢儒言《竹颂》

一生我爱竹

为伊立颂碑

根强杆直茂叶绿

心空满清净魔离

敢顶暴晒

更鄙风姨欺折枝

雨淋霜冻何惧

悠然傲立

与石相依

壮哉

寿孙(卢儒言》

二OO四年元旦

作于金晖园

卢儒言简介:

卢儒言原名寿孙,祖寿羽公,精岐黄,外祖黄若陀公,操外科,皆以医德驰名。寿孙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其时中医已备受摧残,寿孙未成年又遭战乱。然寿孙为求自保,乃学家祖中医,稍有成,能自医及人。因战乱困于生活,走遍粤东各地。竟有机缘屡遇名师,蒙受教益,晓各地气候、地理、习俗与用药之关系。对中医与天地人之理解颇有心得,觉中医存在实属必要,若受摧残,大是不该。故坚毅敬业,坚持以中药医病为主,终生不倦。因经历六十年之风霜,亲眼见中华医学梅开二度,深有感触。至二十一世纪已八十岁,才定居潮州市西新金晖园,安定心神写《寿孙医话》,述中医的伟大与不幸,即本书也。脱稿时已八十八岁,仍治医不辍。

(摘引自《寿孙医话》作者简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