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1日,85年前的今天,“南京保卫战”爆发。在南京,有一群抗战史研究者,他们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历时八年,收集日军罪证、记录抗战细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南京保卫战相关历史,他们将收集到的证据制作成纪录片,面向公众发布。


【资料图】

光华门,曾是南京保卫战中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之一。

《血战光华门》由民间抗战史研究爱好者和相关专家学者联合制作,是关于“光华门战斗”记录较为详实、使用文物史料较多的纪录片。

卢彦名 《血战光华门》纪录片撰稿人 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南京保卫战是一场悲壮的战役,所有中国军人所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这是整个战斗过程中能够点点滴滴反映出来的。

除了讲述光华门战斗始末,纪录片中披露了光华门石匾额的消失之谜。曾有学者认为,光华门石匾额毁于南京保卫战。

2014年,卢彦名和另一位研究者唐恺在文物收藏过程中,敏锐地注意到了日军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的一本写真帖,一场长达八年的真相追寻之路就此开启。

卢彦名 《血战光华门》纪录片撰稿人 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写真帖的封面有光华二字,两个字是于右任的字体。

唐恺 《血战光华门》纪录片撰稿人 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2017年我还收藏了一本,日本第九师团所编印的一个画册,上面很清晰地有当时光华门的残匾。

卢彦名 《血战光华门》纪录片撰稿人 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最重要的就是2022年我们发现了,在日本国内进行的新亚博览会的系列简报及照片。光华两字的匾额被放在地上,包括民国18年于右任题字年份的条石,放在了光华二字的中间。这就很明确地证明了,这个是被从城墙上摘下。这三份证据就形成了一个证据链,证明了光华门匾额被日军作为战利品窃取。

为搜集这些文物并核实其真实性,卢彦名和唐恺前往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国内十多个省市,前后自费十多万元。

2022年,他们开始联系视频团队,将八年来搜集到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以纪录片的方式呈现出来。

唐恺 《血战光华门》纪录片撰稿人 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不管是从我个人爱好的层面来讲,还是要为了还原这一段历史的层面来讲,我觉得我都有责任,把我现在手上的工作去做下去。

既追寻真相,也传播历史。八年里,他们还与南京多个读书社团共同举办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相关史实传播活动。作为高校教师,卢彦名还鼓励学生继续去完成紫金山战斗、塘马战斗等纪录片的制作。

卢彦名 《血战光华门》纪录片撰稿人 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因为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简单地,把教科书上的东西搬到银幕上,而是要有发现,通过一系列纪录片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来深入地思考历史,最后为未来开创一个和平的愿景。

来源:江苏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