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陕西一农民半夜闹肚子,趁着月光跑到后院厕所方便。还没来得及蹲下,就瞥见前方土崖里,一双闪着绿光的‘眼睛’盯着他。顿时一阵冷汗从农民后背冒出来。


(相关资料图)

这事发生在陕西贾村镇,农民叫陈堆。这晚,陈堆睡觉时突然闹肚子,他不情愿地从被窝爬起来,趁着月色跑到后院。

正要方便时,瞥见土崖里有一双闪绿光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陈堆吓得一个激灵,急忙回屋摇醒熟睡的妻子,说出刚才一幕。妻子不信,自己去瞧了。

陈堆想拦,但妻子已经出门了。他想去又不敢去,捂着肚子在房里来回踱步。突然一声惊雷,雨声响起来了,陈堆担心妻子淋雨,顾不上害怕,抄起墙角的雨伞,就要出去。

但妻子突然回来了。可她是冲进房中,脸上挂着惊恐的神情,不停说着:“太可怕了,那双绿眼睛,还有鬼脸。”

陈堆一听更害怕了,外面时不时划过闪电,夫妻俩一晚上不敢合眼,就这么相互抓着手紧张得等到天亮。

直到阳光洒进来,夫妻俩害怕的心消减,决定去看看。

于是陈堆扛上镢头,和妻子到后院。他看到露着一角的绿色异物,现在不冒光了。就朝着那东西刨去。

随着黄土松动,绿色东西滚到陈堆脚边。夫妻俩对望一眼,不由笑了。

原来是1个生锈的破罐子。陈堆拿起来,看上面凸起兽纹,外面像4个刀刺支棱着,不知道是啥。

随后,罐子被陈堆扔在家里角落,直到2年后,夫妻俩外出打工,把家托给亲戚陈湖照看。

这天,陈湖想卖废品,连带陈堆家的铜铁,一并卖给了废品收购站。

被卖的废品中就有这个罐子,它称重29.2斤,被30元收购,就要进行熔化。

但1位姓佟的男子救下了它。这天,老佟一身干净装扮,在废品站转悠,眼神在一堆破烂中来回梭巡。

此时,他看到了这个罐子,当即提出想买。工作人员笑了,还有人愿意买废品,心想不是值钱的东西,又以30元卖给了老佟。

老佟是何人?为什么买废品?

原来,他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为扩大馆藏,去乡下宣讲文物知识,可听村民说挖出不认识的东西,就随手卖给废品站,令老佟倍感心疼。

据村民描述,老佟觉得那些东西,和文物很相似。所以他来废品站碰碰运气,想不到就遇上一个。

老佟看罐子上饕餮(tāo tiè)纹,觉得是老物件,就买下带回馆里。

一番研究真有了发现。它是盛酒的青铜器,口圆体方,高38.8cm,口径28.8cm,做工细腻,不仅浮雕有蛇纹、焦叶纹;拿放大镜看时,还有细纹环绕器身。

可是浑身生锈,不知何人持有。

但能肯定是文物,有千年历史。而且这是宝鸡市博物馆的第1件青铜器,便列为了镇馆之宝。令人想不到的是,10年后又升成镇国之宝!

1975年,北京调集全国的文物办展会,这件铜器被送到北京。当青铜器专家马承源看到它,有个惊世发现。

他知道青铜器一般带字,何况这件造型雄伟,不应该没有,他打算对铜器除锈。

果然除锈后发现内底122字铭文,让它的价值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铭文意思:3000年前的周朝,一个叫何的年轻人,受到周成王嘉奖后,铸造了这件铜器。

他在内底记载了文王受命、武王伐纣、成王迁移都城等大事件。但它并非观赏作用。

而是礼器。当周成王祭祀先人,会将调的香酒倒里面,放在祭台体现礼制,便是藏礼于器。那时还不是青色,也不叫青铜器。

而是称吉金,是一种贵金属,通体金色。被埋了千年,一出土就氧化成青色,才叫青铜器。但它成为国宝的关键,是铭文中4个字:宅兹中国。

宅兹表示居住,连起来就是居住在中国,这也是中国二字最早的记载。

为什么有这4个字?就要提起周武王的遗愿。武王登基后,视成周(今洛阳)为国家中心,想将都城迁到这。但他英年早逝,儿子周成王帮他完成了愿望。

(《尚书》载:大禹治水把天下分为9州,洛阳被划分中原地区)

所以这里的‘中国’是地理概念,是王居住的地方;后来发展成文化概念,寓意行为不偏不倚;直到今天,中国一词已是灿烂的民族文化。

而这件铜器,也因铸造者叫何,被称作——何尊。它具有深厚的传承价值,造型被多领域征用。

在国防七子之一的西北工业大学,矗立着何尊雕塑:一人手托宝剑,对着东方的何尊。寓意:赤诚勇士,盟誓东方。亮剑三航,振佑家邦!(注:歼20、运20总设计师均出自该校,两人还是上下铺)

2022年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推出何尊造型雪糕,吸引大批人品尝。

一次,一韩国人参观文物时,吃着这款雪糕,瞧见雪糕棍上,刻着铭文字形的中国,便问馆员是何字?

馆员介绍后他一脸吃惊:“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能看懂3000年前的文字!”

不仅如此,它曾出国展览,保费高达3亿。如今已是64件永久不准出国展览的国宝之一。

何尊是3000年前留下的珍贵历史档案,它的出土,让我们增添了作为中国人的底气和骄傲!放眼世界,也只有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

所以这件文物,又被誉为镇国之宝,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