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通“留”,在古诗里是离别的意象,用来表达依依不舍那是司空见惯。


【资料图】

可有些人,写柳树确实写出了新高度,就拿李商隐来说,写得尽是风流,将柳树写得婀娜多姿,将柳树写得眉清目秀。

《赠柳》

唐代: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章台宫墙的柳树繁茂,鄄都路旁则是参差不齐。

见到人,就一直说柳树风流至极,不信的话,你可以来看看它现在婀娜多姿的样子。

走到桥边,就已经没有了柳树,但四目张望,远方的堤坝还有,自己的心神也随之而去。

柳树,你怎么如此忍心?把那如雪的柳絮放弃,让其置身在青楼酒肆之中。

李商隐还真是多情,不但花费浓厚的笔墨,更是醉心于此。

把柳当人,你会觉得莫名其妙;但把人当成柳,你就能读懂这首诗。

这首《赠柳》是李商隐写给一名歌姬的,因为美人的杨柳腰,才会如此不舍。

两人在章台和郢路上相伴而行,身旁歌姬婀娜多姿的样子,让人风流畅快。

在桥头分别,只能看着其到了远方的堤坝上,直至消失不见。

此时不免有些诘问,你怎能如此狠心离开我,又怎能如此忍心将自己的青春年华耗费在青楼酒肆之中。

只能说这名眉清目秀的女子,实在是让李商隐不舍。

舍不得一个人,是一起时的心情畅快,

是分别时的驻足远望,是回想起的锤胸顿足。

舍不得的那个人,是李商隐的杨柳,是心中隐藏的白月光。

期待更多点赞收藏关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