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万华 主播/谭 梅 配图/谭 梅

短评:

雪,是冬日的诗篇,纷纷扬扬,肆意飘洒,整个世界呈现出童话般的柔和与雪白。在作家笔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雪的自然美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和审美的愉悦。情感化了的雪,作为人的心灵的象征而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意蕴。“瑞雪兆丰年。”雪,虽然描写的是深冬的景象,但给人带来春的气息,正所谓:“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文作者借一次傍晚寻牛的经历,将祁连山下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通过细节描写的淋漓尽致,让读者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此文的语言生动形象,且内涵丰富,文章末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

雪舞祁连(节选)

傍晚,我们沿着门前的低矮山坡向深山行进。事情来得突然,牛蹦出栅栏,不知去向,我们分头去找。逼近年关的山坡已经失去青葱,积雪盈尺,匍匐的黑色灌丛如同陷阱。河道涨满暴冰,天空堆积湿漉漉的云。我们被突然高大险峻的祁连山挡住时,天空的云终于兜不住它的沉重,破裂开来,撒下无边雪花。我们原本以为顺着门前草山往深处找找便可回头。现在已晚。雪花旋转,天上地下,如此凄迷,周身早被雪花填塞,丢失方向。我想着盘古之前的混沌,无非就是这副模样。人一着急,脚步就乱。等到看清,人已被拖入远离村庄的群山之中。这里怪石嶙峋,沉寂,雪花的姿态极其放肆,仿佛衔着白色花朵的走兽正在奔突。青色岩石迅速变得湿滑,隐去身形。连绵的山脉消去阴影,无限亮白,棱角渐次圆润。

行进,回身,都无法预知哪一脚会踩实哪一脚成空。一种绝境。

我们钻进一座名叫神仙洞的幽深山洞。枯草、动物粪便、碎石、隐秘角落里的声响,嗡嗡回声,黑暗的脸悬挂四壁。我想着这是头巨兽之嘴,它刚刚吸吮掉山野气息。抓着粗粝山体,如同攀住锐利的巨兽之口,然后探向外面。再没有其他色彩可以用来缓解我们眼睛的艰涩。白色谜团、漩涡,旋转,再旋转,遵从某种道理。雪花最终弥漫成洪水,吞食掉洞外仅存的天地。

如若遵从某种推理,我们将在神仙洞中等候一夜,雪过天晴,我们踩着耀目积雪找路回家,或者又有惯于山路的牧人找来做向导,引领我们回家。实际是,我们在神仙洞中并没有困多久。因为我们发现这个山洞居然还有偏洞。我们误打误撞,沿着洞中小洞穿行,居然来到山外空旷处。

在空旷处,雪花依旧凄迷,夜色暗沉。回身凝望,依稀见得山峰幢幢,它们在舞动的雪花中,如同观音的千只手臂。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