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女主人,贾宝玉的亲妈。她的人物形象无疑是曹雪芹借鉴自《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母亲,以及《钗头凤》陆游的母亲。
(资料图)
在儿子与儿媳妇的关系处理上,王夫人扮演了“恶婆婆”的形象。拆散儿子姻缘,撵走“儿媳妇”令娶东邻女……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姻缘悲剧。
王夫人的作用重大,她一出场脂砚斋便作了提示。
(第二回)冷子兴道:“……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甲戌侧批:记清。]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示 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脂砚斋批语不可全信,但对很多敏感信息的把握,却有非常独到的参考意义。
王夫人出场被脂砚斋提示“记清”,可能很多人不明白其中深意。其实,还真要记清。
王夫人的出场有两个重要线索。
首先,引出贾宝玉“含玉而生”的故事。就是那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典故。
其次,引出宝黛爱情悲剧。
两条线索涉及到了曹雪芹所借鉴的两个典故。
一,《僧圆泽传》
苏轼根据唐代传奇《僧圆观传》改编《僧圆泽传》,讲述“三生石”的典故。
原文大概意思是唐代名士李源与和尚圆泽是好友。
那一年二人相约入蜀,圆泽不想走巫峡,李源坚持。结果在三峡遇见一王氏妇人怀孕十数月而不得生产。
圆泽据实相告说王氏腹中孩子,便在等他到来降生,将是他的转世。与李源相约十三年后在杭州天竺寺再会。
当晚圆泽圆寂,王氏妇人果然生下一子。
十三年后,李源应约去到杭州天竺寺,只见一个牧童骑牛吹笛而来,口诵《竹枝词》“三生三世旧精魂”与李源相认。
并约定待完结人伦大节,再出家后相聚。
所以,三生石最初是讲述友谊而非爱情。
《僧圆泽传》为《红楼梦》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神瑛侍者的身份本是和尚,才不能接受绛珠仙子的感情。
而神瑛侍者转世为贾宝玉,日后又出家,也完全是《僧圆泽传》的故事。
林黛玉说贾宝玉“做了两个和尚了”,就是宝玉前世今生的写照。
脂砚斋在王夫人一出场提示“记清”,就源于王夫人典出《僧圆泽传》,给出贾宝玉的最终的结局。
如果再呼应“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姻缘故事,就形成了《红楼梦》的故事核心。
三生石典出《僧圆泽传》,进而有了王夫人,和贾宝玉两次出家的故事。
如果《僧圆泽传》的故事里,再加入一段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姻缘故事,就会发现结果牵扯出了另一个故事的演绎。
二,《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娶刘兰芝为妻,夫妻感情很好。但婆婆却怎么也看不上儿媳妇。趁焦仲卿不在家时,百般刁难。
焦仲卿回家,刘兰芝透露被婆婆刁难,焦仲卿去与母亲商讨,却被逼着休妻。
焦仲卿不敢违拗母亲的命令,只得将刘兰芝休回家中。
刘兰芝回家后又遭到母亲和哥哥逼迫再嫁,焦仲卿母亲也为他看中“东邻女”让他再娶。
结果,刘兰芝再嫁时,焦仲卿出场质问她缘何背弃夫妻之情。刘兰芝投河自尽,焦仲卿也上吊而死。
曹雪芹借《孔雀东南飞》,前后讲了三个故事。
一个是张金哥退婚案,影射娘家攀权附贵,拆散好姻缘。最终张金哥上吊,未婚夫投河。
一个是王夫人反对儿子的自主姻缘,拆散贾宝玉和林黛玉。
一个是薛姨妈和薛蟠母子,逼迫薛宝钗嫁入豪门,一如刘兰芝的母兄。
其实还有花袭人母兄卖她谋利的故事。
无论如何,王夫人和薛姨妈这对姐妹的形象,来自于《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以及刘兰芝的母亲。
王夫人坚决反对宝黛姻缘,导致林黛玉被迫外嫁,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最终出家而去。
这其中又被融入了《钗头凤》陆游母亲拆散他与唐婉的悲剧。
所以,王夫人出场时,脂砚斋提示要“记清”,就源于王夫人身上可以引出的两个故事:《僧圆泽传》和《孔雀东南飞》。
正是这两个故事,架构起贾宝玉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有些故事,并不复杂。是不是?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