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林芳
八零后女画家,生于河南南阳
(资料图)
2007年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衡水学院美术学院,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艺术活动:
2004年参加河北省首届小幅油画展
2005年参加“在学院”当代艺术展
2006年参加河北省女画家展
2006年参加河北“80”后艺术展
2006年油画《泳》入选“远大杯”北京双年展备选资格展
2008年参加南北对话当代油画邀请展(石家庄当代美术馆)
2009年吕家风景写生邀请展
2011年“周窝小镇”中韩艺术交流展
2013年第十六届西湖艺术博览会
2013年首届长沙艺术博览会
2014年首届山东双年展
2014年本色如是河北省油画年展,河北师大博物馆,石家庄
2017年衡水学院教师作品展 衡水
2021年中韩艺术交流展
2022年《构·叙—视觉茶经》艺术百位当代艺术作品展
作 品 欣 赏
一、《泳》系列
读研期间,作品《泳》系列和《玉米》系列,已经初步显露出意象油画的探究方向,不同于传统写实油画的光影处理和色彩塑造,泳系列晦涩的丙烯背景与水纹斑驳、自由淋漓的色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一位年轻艺术家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的懵懂认知与情绪感受,创作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彼时作者刚刚学习游泳,迷恋在水中看到的影影绰绰的影像,只有在水里,作者才能领略到些许的自由,奔放的笔触、诡异而又主观的色彩与水纹的自由处理使人领略到作者骨子里的摆脱传统的渴望与女性独特的视觉感受。
▲《泳》入选2008“远大杯”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备选资格展
▲《泳》入选2008“远大杯”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备选资格展
《玉米》系列为2007年写生系列作品,彼时作者跟随恩师徐福厚,和宫六朝老师一起在狮子坪写生,赶上田地里玉米刚刚收割完,玉米秸秆金灿灿孑然挺立,巨大的野性的生命力的呼唤打动了作者,处于一种天然的对大地的热爱,期间创作了一批以枯黄的玉米杆为主题的创作,初步显露出作者对植物题材的偏爱和对女性风格的天然把控力。
▲《玉米》系列
二、《无题》抽象系列
2007年之后作者开启了在高校教学和创作的生涯,期间在宋庄、798、费家村等地接触了大量的当代艺术家、玩音乐、行为、观念的朋友,彼时无题的创作篇幅开始变大,画面中抽象的只剩下点线和面,但颤动的点和奔放的色彩继续沿袭了作者内在的情感涌流,渴望自由,外在压抑而内心汹涌,作者此时把视觉感受聚集在内心的世界、不再纠结于视觉直观感受力,更关注画面色彩与情绪的肆意表达,更简单明了。比如作品《纠缠》150*150CM,厚重的肌理、紫灰色的线条与亚麻本色的画面形成一种厚实、激情、压抑与浪漫并存的奇异感受,都可能源于作者女性画家本身的敏感与脆弱。
▲《纠缠》系列1
▲《纠缠》系列2
三、《桃花》、《芦苇》系列
林茗对花卉植物的热爱是炙热的,河北衡水地区四月里的桃花、冬日的芦苇在作者眼中都是极美的,她对花卉的歌颂表达近乎于狂热,不同于男性艺术家的刚毅、坚韧,她的桃花热情奔放之余又羞涩内敛,色彩对比大胆之余又清新淳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她笔下的芦苇充满着诗情画意,创作的《苇之恋》系列时而温婉时而热烈,迎风飘荡的芦苇仿佛跳着华尔兹舞曲,迎合着恋爱中的女人捉摸不透的心情,在这组作品中可以说女性艺术家的味道最为浓郁淳咧。
▲《苇之恋》系列1
▲《苇之恋》系列2
▲《苇之恋》系列3
▲《桃花》系列1
▲《桃花》系列2
▲《桃花》系列3
四、《荷花》及《荷花女人体》系列
荷花是中国画历来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荷花高洁、清廉等美好品质自魏晋南北朝作为佛教的吉祥图案传入我国后就深受百姓大众的喜爱,林茗的荷花结合了西方油画的光影色彩和中国传统人文画的气韵生动,清雅而不实妩媚,端庄中风姿绰然,不同于传统文人画中男性艺术家笔下荷花的刚毅果敢,把当代女性对生活对艺术的向往和风骨抒写的淋漓尽致,此时期的作者在创作中已然进入一个创作的高峰期,有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以荷花入笔,赋予了荷花浓郁的浪漫主义女性气息,新中式风格凸显,作品中荷花时而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 禅意、时而水汽氤氲“无画处自成妙境”,部分作品中能看出赵无极、朱德群对其深厚的影响,运笔别致,意境臟胧,充满了大气洒脱之感,有着妙不可言的视觉冲击力。丰富地运用了书法用笔和松节油代水的特质,将荷花作品诠释得酣畅之极,变幻的手法更衬托出如诗一般的意境,笔蕴飘逸自然,用色清新流畅。荷花人体更是作者在题材上的一个大胆创新,她把荷花与女性的身体美结合了起来、用朦胧梦幻的浪漫主义手法讴歌新时代女性的美,媚而不妖、清新而脱俗、卓然而独立,笔下的女性不同于男画家笔下的依附感,美而不艳,有一种孤芳自赏的美,深受广大藏家和粉丝们的喜爱。
▲《荷花》系列1
▲《荷花》系列2
▲《荷花》系列3
五、山水系列
林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作者多年来也坚持练习书法,但她更倾向于用刷子和油画颜料而不是毛笔和墨汁来表达,山水画的创作离不开“林泉之心”,这是一种从容不迫,庭看花开花落的心态。作者在画作中寻找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精神的追求。她认为“林泉之心”是一种“距离”,一种“我”与“物”的“距离”,处理“距离”中产生的矛盾,就需要一种进入“不即不离”的状态。达到艺术审美中的自由,让从内心中展现对美的理解。山水创作应遵循“笔墨当随时代”,不能仅仅“复古”“摩古”,还有要作者的独特感受和时代烙痕。所以她笔下的山水虽隐约可见黄宾虹倪瓒等前辈的痕迹,确有着林氏风格特有的自由洒落和随意,期待她未来更精彩的创作。
▲《山水》系列1
▲《山水》系列2
林茗油画作品风格意象油画绘画,色彩感觉好,画面松弛,色彩饱和又沉稳,画面“模糊”表现轻松自然,博采众家之长,既吸收赵无极,朱德群的意象表现,又有里希特的早期味道——张大林
张大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林茗油画传达的是两種文化,将东西两种文化综合之后,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语言使之卓尔不群。她的绘画就像她的个性,作品风格大气,沉稳,颇有水墨画韵味。画面构成了各种元素的聚合之所,同时汇集了书法的激情,色彩的流淌,材料自身的能量和光线等,形成一种诗意的空间。绘画之乐,画中处处浸透-—— 俞健 壬寅于杭州
俞健,杭州钱塘画院院长,姜宝林先生高足,浙派水墨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