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不仅融入了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同时也早已经风靡世界。
(资料图)
随着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非遗”的话题热度持续上升。
来源:新浪微博
各种非遗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愈发火了起来。更多人开始聆听婉转的传统戏曲,欣赏精妙绝伦的刺绣工艺品,带着孩子一起参加适合互动的民俗活动……
在非遗之美的浸润下,我们越来越发自内心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骄傲、自豪。更值得骄傲的是,目前,我国共有43个非遗项目列入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43项世界非遗项目,3000多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还有全国各地灿若群星的非遗项目,宛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越来越多非遗文化被“激活”,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最美名片。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五千年文脉涵养了巍巍中华。我们文化自信、底气十足的背后,有无数非遗传承人执着坚守的身影。他们用一片赤诚丹心,不问前路、风雨兼程地留住了文化的“根与魂”。
今年75岁的荣光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的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他从艺60多年,先后在百余部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
“从8岁开始到目前为止,我从事淮剧已经有67年了。淮剧这个剧种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对淮剧以及剧团都非常有感情。”
来源:@贰河视频
退休后,因为不舍淮剧,他每周都回到剧团义务授艺,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演员,带着他们复戏,排练,至今已坚持15年。
“我认为,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荣光辉说,自己喜欢这一行也热爱这一行,希望淮剧能够不断发展,争取到更多年轻观众,从而保持这个剧种的生命力。
在吉林长春,有一位精通泥塑技艺的手艺人,名叫张金东。其作品凝聚了浓郁的东北地区民间民俗意蕴,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和地方民俗特色,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价值,现今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仅技艺精湛,作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东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金东一片丹心,有着自己的坚定目标:“作为传承人,你不仅要有自己的精通技艺,还要让更多的人爱上这门手艺。只有让这门手艺后继有人,才能使它壮大,兴盛。”
“最近几年,我们经常参加一些各地、各种形式举办的非遗展,去校园进行非遗进校园活动,宣传泥塑文化。”多年来,他一直在探寻着用创新的形式重新诠释传统文化,致力于让非遗走出收藏的小领域,面向更广阔的大众世界。
从历史中醒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各族人民世代相承。它是文明的延续,也是历史的传承,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璀璨夺目,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轴上,写就了光芒万丈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一起努力,留住文化的“根与魂”,让优秀的非遗文化持续不断地“活起来”“火起来”。
编辑:果味
校对:熙贝
图片:新浪微博
摄图网 @贰河视频
吉林广播电视台 | 吉林大喇叭
工匠精神|吉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