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水寄真情,用笔墨抒胸臆。家住鹤城区宝圆小区的原洪江纺织印染厂职工罗克勋,30余年来一直潜心书画创作,是怀化国画院画家之一。12月10日,记者走进他的“笔墨”世界。

走进罗克勋的“天蓬书画院”,一幅幅书画作品夺人眼球。这些作品行云流水、栩栩如生,极富艺术观赏性。

今年70岁的罗克勋出生于长沙,祖籍苏州洞庭西山,1968年来怀化工作,曾求学于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家欧阳中石、著名画家易图境、国家画院山水画家程大利、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王鲁湘。他在书法、国画技法领域钻研30多年,特别是在山水画技艺创作上独具匠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幅画的名称叫《静观云山听天籁》。程大利先生说画山一定要有中正之气,要有峻拔之相,因为中国人讲究的是太极文化,讲究的是阴阳虚实,黑得越重,白就表现得空间感就越通透。有山、有水、有峰还有山峦,氤氲之气。这幅画我从写生到创作到完成大概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罗克勋介绍道。

罗克勋的“山水画”除了笔法讲究外,对所作之画用到的材料要求也极高,其中采用马尾尖制作的画笔便是山水画的灵魂所在。在他的书画院里,有大大小小画笔近百支。30年来,已经记不清用坏了多少支画笔。

“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实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用笔、用墨和设色的问题。笔法、墨法、章法、肌理效果及色彩,无不融汇在山水画中,可谓集中国画技法之大成。所以学习山水画应该从基本方法入手,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上下求索。通过摹写、写生、创作的反复实践,就能画出既有传统又富有个性的山水画,使情与景会,意与境通。”罗克勋说。

勾线、点苔、涂面,一连串娴熟的动作下来,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等待,一幅“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的山水画,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罗克勋笔下。

山水画讲究天人合一,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的神韵,精准的洞察力和恬静的心态,赋予了画作丰富的情感。罗克勋的左手指甲中,那清晰可见的墨迹,便是画家锤炼匠心的印记。

“中国画讲究用笔用墨,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墨为大统,讲究清静,画中有诗,中国画的内涵很深,很广。六十岁以上,画里才有意道,易图境先生一百多岁,画中自有情怀,黄宾虹先生说,得山水之心其人长寿。”在不断地追求和日复一日地用心雕琢中,罗克勋用一双巧手收获了累累果实。2009年罗克勋在怀化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2011年其作品入选中国国家画院师生优秀作品集。

尽管罗克勋年届七旬,但他身子骨十分硬朗,精力旺盛,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除了写字画画,打太极拳、弹古琴也是罗克勋的最爱。他说自己既不打牌也不抽烟,就爱学习,他说要给老年朋友们做个表率,和他一样,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感悟。

“太极、古琴艺术是一种风雅,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情怀,是净化灵魂的护身符,是给自已量身定做的风骨、气息,不需要争名逐利,学习是一种信仰,是一种修为,做一个靠谱的人。”他这样说道。

罗克勋一生淡泊,但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这位隐逸在民间的书画家,凭着踏实的为人和匠心的打磨,获得了圈内的关注和肯定,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高山流水的生活意境。

寄情“山水”,乐享夕阳,实为人生之幸事。

(记者 李普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