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排长”李德义
(资料图)
岁月不老“铁排长”
作者:张效忠
有过铁道兵军旅生涯的战友们,总是念念不忘那段艰苦而又充满激情的岁月,回忆那一幕幕如萦眼前的英雄传奇故事,传承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近日,原铁道兵六十一团宣传股干事周秀中,微信群传来1977年4月8日《铁道兵》报第三版,当年他撰写的一篇标题为“铁排长”的报道:
“八九三六一部队八连排长李德义,干起工作来奋不顾身,人们叫他“铁排长”。
去年,部队到天津抗震救灾,执行修复盐场海堤的任务。先是用麻袋装淤泥,兜拉到海堤上填方。施工第一天起,李德义就专门干这种最艰苦的工作。
别人一麻袋兜拉二百多斤,他一次拉五百多斤,麻绳磨烂了皮肉,他就把衣服叠起来垫在肩上。后来改用肩挑淤泥,别人一担挑一百二、三十斤,他每担不少于二百斤。竹扁担被他挑断了好几根,他就找来一根木棍,一次挑两担。
▲“铁排长”李德义(左一)在天津塘沽盐场抗震救灾挥镐施工
年底,他们排配备了十二台扒泥机,但使用时间一长,经常出故障。一出故障,就得挖地垄下去排除,李德义总是抢着做排除故障的工作。
隆冬的一天,刮着六、七级海风,穿着棉大衣站在海边还觉得冷。李德义穿着背心、裤衩,跳进淤泥里帮三班排除扒泥机的故障。故障排除了,李德义也冻得失去了知觉,被战士们背了回去。自从使用扒泥机以来,李德义下泥潭排故障已经一百多次。”
▲“铁排长”李德义部分立功证书、奖章剪影
近半个世纪了,看着那发黄的报纸和生动的描写,不禁让人百感交集,我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到了那个洋溢着年轻军人风采,出大力流大汗、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铁排长”——李德义。
那是在双怀铁路复线建设的战场上,当年部队几经整合,很是有幸,我与“铁排长”在一个连队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时间。连队驻地设在通县北关北京结核病研究所西侧,此时,“铁排长”在二排,我在三排任班长。
当时,双怀铁路复线正处在线上施工阶段,上砟、整道、铺换钢轨和枕木等,这些大都是人工操作的体力活。我以前的连队是机械连,后又当文书,基本上没有从事过重体力劳动,在施工连担任一年的班长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吃苦耐劳”。吃苦精神是铁道兵尤其是基层连队战士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耐劳则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了。
记得一次我带一个班去线路上,需要用钢叉铲在规定的时间内卸完一节火车皮(约五六十吨)的道砟,完成任务后,石粉灰和着汗水使眼睛成了一条缝,只有说话时牙齿是白色的,整个都变成灰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强度的体力劳动,这对我来说像是一次攻坚战,我是班长要带头,我通过了考验,得到了锻炼。
类似的体力劳动,在施工连队来说则是寻常事,“铁排长”工作中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抬轨枕他一人对两个,拨对钢轨他一人用撬棍能撬动,急难险重的施工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不是在工作,就是在锻炼。
业余时间他是运动健将,篮球场上他像是一台推土机,运球跑起来虎虎生风无人挡得住。我也是篮球爱好者,业余经常在球场上与“铁排长”一起切磋,你攻我守、你来我往、争先恐后。
▲“铁排长”李德义当年生活照
“铁排长”李德义一米七几的中等个头,体型壮硕,浓眉大眼,棱角分明,不苟言笑。平时话语不多,无论是向上级请示工作,还是向下布置工作任务,直入主题,简单明了,干脆利落。
非正式场合总是一身工作服,和战士打成一片,是个闲不住的人。可能是因为长期劳动强度超于一般人,体能消耗也大,多年来个人生活费是上级特批的两个人的定量,工作起来势大力沉可见一斑了。
十一年的铁道兵军旅生涯,他曾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天津塘沽抗震救灾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61团干部学雷锋标兵一次;13师学雷锋标兵一次。
由于他工作表现突出,对部队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80年从行政22级晋升为21级,这在排职干部当中可能是少有的。“铁排长”的称号名副其实。
▲“铁排长”李德义与原武汉军区通讯营文书李庆福结为伉俪
1984年1月1日,他随部队集体转业,1986年调回原籍武汉市工作。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良好习惯,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健身和养生方法,朝乾夕惕、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践行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加强锻炼,打虎排毒。”
并向战友们传授他的健身养生秘籍。他说:“要想有个强健的体魄,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他遵循董其武将军“善用物者,无废之物”的教导,采用修旧利废的方法,亲手制作各种锻炼器材。如双滑轮、杠铃、铁砂袋、胶皮绳、拉筋板等等,家里阳台就是他每天坚持锻炼的健身房。
所谓打虎排毒,就是坚持两种食疗方法,一是干红葡萄酒泡紫皮洋葱,每天喝二、三两;二是用镇江老醋泡野生黑木耳,每顿饭食用十几朵。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这两种食疗积极预防的方法,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血管壁上的附着物(谓之危害血管健康的猛虎),防治三高,预防血栓,使自己的身体始终保持着健康状态。
现在,年届七十的他,血压保持在70至120之间,心率每分钟在65至75之间,身体各项指标与年轻时无异。
▲“铁排长”李德义近照
深秋的晚上,我与“铁排长”视频时他正在赤膊锻炼,看着他隆起的胸肌,块状分明的腹肌,体型仍然不输当年,只是额头上少了些许当年的青丝,脸上多了几道时光的刻痕。但他依然精神矍铄、目光炯炯,他眉飞色舞地述说着几十年来如何坚持健身养生的方式方法。大抵是岁月的磨砺吧,他似乎比年轻时更达观健谈了。
心若年轻,岁月不老。祝愿“铁排长”永葆本色,继续传承着生生不息的铁道兵精神。
本文作者
作者简介:
张效忠,中铁十六局退休职工。曾经军旅,服役于原铁道兵第六十一团,兵改工后,就职于中铁十六局一公司,曾任办公室主任、总经理助理、董事会秘书长、分公司党委书记,现为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常在各类报刊微刊平台发表诗词散文,诗歌《高铁礼赞》在“第六届‘华夏杯’中华诗词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21年“诗寻盛世《九州杯》诗词诗歌网络评选大赛”荣获铜奖、散文《四爷》在第一届“‘滹沱河杯’乡愁散文诗歌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平时有暇读书学习,常把对生活的感悟倾注于笔端
编辑:严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