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自贡市富顺文庙文物库房内一派忙碌景象。富顺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陈小波正带领一群年轻人查看库房面积、库房设施设备、藏品数量、藏品保护现状等。

沱江岸边、西湖河畔、盐运码头、茶马古道……数年来,陈小波扎根基层,默默地守护着千年古县的古老文物。最近,陈小波被授予2022年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个人。

今年48岁的陈小波话虽不多,但脑子灵活、喜欢琢磨,虽然2017年才开始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但通过不断钻研文物保护专业技术,很快就进入了工作角色。

富顺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县”之誉。富顺文庙、刘光第墓、千佛寺、迴澜塔、天然石佛、福源灏民居……在这片文物遗存丰厚的土地上,随时会有惊人的发现,文物保护工作可谓千头万绪。

“目前,全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以及其它文保点约700余处,其中富顺中心城区分布最为集中,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说起“家底”,陈小波可谓了如指掌。

这些年来,他把每一处重要文物都做了详细的申报计划和文物价值分析,编制了《富顺文庙保护设施工程项目》《富顺文庙石质文物维修保护工程立项报告》《迴澜塔古建筑保护规划》《福源灏民居古建筑保护规划》《文光塔古建筑保护规划》《刘光第故居保护规划》等;同时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对富顺众多的文物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为此,他走遍全县各类文化遗存点,掌握了全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分布情况。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让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也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这是陈小波的“口头禅”。正是怀着这种初心和使命,在他的努力下,富顺文庙、福源灏民居、文光塔、迴澜塔、西湖会馆、熙和居民居、怀德白塔、刘本祠、刘家祠、肖家老宅、刘光第故居等文保单位相继完成抢险排危和保护维修抢救工作。

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是富顺县的“根”和“魂”。“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最大限度地获得群众支持;另一方面要让文物事业既守得住也能活起来,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在陈小波看来,民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守护者,是文化遗产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基于此,近年来,在陈小波牵头下,富顺县相继推出了文物实物展、刘光第事迹展、富顺豆花历史展、书法摄影展、千年古县·人文富顺科举历史展等,让文物保护工作在群众中得到广泛宣传。同时,接待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游客50万人次;富顺文庙先后被评为自贡市儒家文化传承普及基地、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开展国学讲座、成人礼、开笔礼、成童礼等一系列国学活动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心。

“获得‘金熊猫’奖,这份荣誉不仅是我个人的,更是对全县文物工作者的肯定。”陈小波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传统文化的根脉。自己将永远怀着赤诚的家乡情怀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传承保护好富顺的文化根脉。(周嘉、许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