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12月20日电 (池梦蕊)12月19日,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所承办的“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共建共治平行论坛在京举办,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张际飞出席并致辞,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社长丁力代表承办单位致辞。论坛以“党建引领超大城市治理——法治视阈下的精治共治自治”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对外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社科理论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康晓强、袁吉富、王敬波等,以及北京市基层部门的代表与会,围绕党建引领超大城市治理共同交流、深入探讨。
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校长袁吉富从接诉即办改革的方法论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思考,认为首都治理改革创新已经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主动治理”三个阶段,相继形成1.0、2.0、3.0三个版本,而从方法论的角度领会和把握这一改革,对于更加自觉地把这一改革向纵深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敬波认为,《北京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将接诉即办改革以立法形式固化,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框架,极大地推动了接诉即办的行政组织法治化,促进北京城市治理在制度、法治轨道上运行。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已经通过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实现了首都接诉即办法治化发展新阶段。
中央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局副局长李军以“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实践”为题,介绍了2020年以来中央政法委在全国400多个地市部署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情况。3年来,各试点地市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创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加快科学立法,构建良法矩阵”“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好社会秩序”“不断优化法治服务,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四个方面效果显著。他表示,法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中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工作机构副主任郭淼提出,要发挥地方立法规范、引领、保障改革的作用,推动接诉即办改革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以良法促善治,确保立法与接诉即办改革同频共振,进一步推动接诉即办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工委书记魏九红介绍了“党建引领,守正创新,打造基层治理实践新模式”的经验做法。近年来,大栅栏街道不断强化区域化党建带动作用,坚持品牌建设树亮点、坚持民需导向破难点、坚持街区治理抓重点,推出“爱在大栅栏”志愿服务品牌、“圆桌工作法”、大栅栏商会自治公约等创新做法,打造守望相助、民事民决、商户自治的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不断激发了居民自治的“源头活水”。
房山区拱辰街道南广阳城村党支部书记石印起分享了南广阳城村党建引领自治精治共治善治的创新实践。南广阳城村通过探索实践“协商民主、契约治村、不诉自办”的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提升治理服务水平,实现了物业管理从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村民需求由“有诉必办”到“不诉自办”、村民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治理、由农民传统观念向新型社区居民观念的“四个转变”。
此外,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对论坛作总结发言时指出,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接诉即办改革4年来在共建共治方面的理论成果,讲清了接诉即办破局超大城市治理的科学逻辑,讲明了公众参与和法律保障的制度基础。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是首都北京实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主抓手,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拓展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激励社会组织、企业、公众多样化、多渠道、多层次参与社会治理,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