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造型中,动物造型的玉器可谓是丰富多彩,栩栩如生,最大程度地表现了动物造型的特性。
一、动物造型塑造
中国古代玉器除了人物造型,动物造型也是数量众多。人物造型的塑造技法对玉器匠人的要求很高,而当时的玉石材料资源也是十分有限,对雕琢工具的要求也是尽善尽美,只要刻画人物就要传神,所以人物的雕琢更加复杂,人物玉雕不能够做到随心所欲地雕琢,因此动物造型相对要更多一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代玉器大师们也十分喜爱雕琢动物题材。除了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之外,动物造型也具有小型化的艺术特点。
动物造型活泼可爱,憨态可掬,不仅可以节省一些玉料,甚至还可以人为地附加一些思想意识,这样精雕的题材也被大众所接受。
二、史前时期的动物造型塑造
原始时期的动物造型就已经出现了圆雕作品。尤其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表现更为突出。
当时史前先民对动物造型的塑造趋向于写意的手法,这在很多玉器上都有所体现,如玉鸟、玉鹰、玉蚕蛹等。
这些写意手法塑造的动物造型并没有对动物的局部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但是也不失一种简洁和利落的感觉。
总体上来说,史前时期的动物形象更加质朴和淳厚。
石家河鸟兽璜形饰
三、商周时期的动物造型塑造
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动物造型塑造最为繁荣的一个时代。动物造型不仅数量超过了史前时期,动物造型的范围也是逐渐扩大,还包括了一些禽鸟类的动物造型。
此时的塑造手法融入了写意圆雕和写意平面雕刻的技法,使得玉器更加富有新意。
纹饰的装饰效果也十分突出,纹饰和造型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商代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两汉时期的动物造型塑造
两汉时期的动物造型塑造总体继承了之前写意的风格,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写实的风格也逐渐显露。
虽然时代在进步,古人的思想也摆脱了蒙昧时期,但是根深蒂固的神仙思想和迷信的仍然存在,所以葬玉题材的作品也是层出不穷。
玉蝉是葬玉题材中比较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虽然琢制简单,但是也可以看出古人当时心中的期盼和愿望。
此时的动物玉器以圆雕作品作为多见,片状的平面雕刻作品只是偶有出现。这些玉雕作品饱满而浑厚,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形象,而且立体效果十分明显,处处展现着动物形象的勃勃生机。
五、唐宋元时期的动物造型塑造
唐宋元时期动物造型的塑造朝着写实性的方向发展。动物的玲珑可爱,神情特征等一览无余,这说明当时古人观察动物已经达到了细致入微的地位。
塑造形式上不仅有圆雕作品,还有浮雕作品,最大限度地表现动物活灵活现的姿态。例如,有的鹿双目炯炯有神,有的呈俯卧姿态,有的奔腾雀跃,同时对头部、四肢、尾部等的刻画也是十分细腻。
宋代衔花孔雀玉饰
六、明清时期的动物造型塑造
明清时期的动物造型数量不如前朝的数量多。明清时期的古人对动物造型的理解缺少一些新意和创造力,基本上是按照旧制继续制作。
此时动物造型仍然延续写实的艺术手法,琢制也相对精细,但是似乎缺少了什么,如原始时期的古朴,唐宋元时期的俊秀,好在明清时期的玉器材质是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再加上琢玉大师的妙手,使得明清动物造型的玉器塑造总体不算失败。
明代白玉双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