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楚”字的写法是上“林”下“疋”。“疋”和“足”是同一个字,表音,“林”表意,“楚”字的本意是一种灌木,也叫荆。湖北古称荆楚之地,就是因为多荆,而荆和楚本来就是一回事。

荆有多种:牡荆、蔓荆、白荆、紫荆、栾荆……都是灌木,枝条坚韧,用处颇多。人们熟知的成语,负荆请罪,说的是老将军廉颇就是光着膀子,背了一捆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为什么要背荆条呢?大概是想起了上学时老师手里的教鞭。《礼记》里的《学记》有云:“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也写作榎,也是一种树;楚,就是荆条,用荆条做教鞭,老师要以此树立教育的威信。李时珍解释“荆”字,说因为荆条常被用来做刑杖,所以“荆”字里才有个“刑”,说得有点可怕。幸好我的家乡没有荆,小时候上学,老师的教鞭是紫穗槐的,去了皮的枝条是白色的。老师手里的教鞭也不是用来“收其威”,我也没挨过教鞭的打,老师只是拿教鞭指点着黑板上的字。

古代,贫寒人家的女人买不起金钗,只好用荆条做钗。所以,过去的男人把自己的女人叫荆妻,或者拙荆之类,当然,这只是谦辞,表示家里贫寒。

《诗经》里的爱情,是常有荆的。比如《汉广》,是一个男人唱的歌,唱自己对一个女子的相思的痛楚。痛楚,也有个“楚”,我总觉着这个词的本意应该是用被荆条打的痛。相思的男人爱幻想,幻想着把心仪的女子娶回家,歌里唱:“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用白话来说就是,灌木丛生,砍点荆条当木柴。结婚和砍柴有什么关系呢?“婚”字有个“昏”,说的是古时嫁娶的时间在黄昏。天黑了,当然需要火把,所以需要采薪。而且,荆条燃火,不仅是照明,其实也是敬神,祈祷婚姻得到神的祝福。现在我们讲人文,但远古的祖先还生活在“神文”时代,大事小事都得问神,也就是占卜。我们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要从甲骨文算起,但甲骨本是占卜之物,甲骨文也多是卜辞。怎么占卜呢?《周礼》中记载,古时有一种官叫菙氏。菙,读音同“垂”,也被解释为“荆”,因为菙氏的职责就是先点燃芦苇,再用燃着的芦苇点燃荆条,然后把它交给卜师。卜师接过燃烧的荆条,去烧灼龟壳,龟壳的裂纹是“兆”,“兆”字本来就是指龟壳裂纹的形状,是神示。

所以,荆条也不仅是吓人的“棰杖”,只会打人,它也可通神。道教典籍里记载,仙方用荆,能通神见鬼。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故事了,现在的荆,只是在山野生长的一丛野生灌木,而楚楚动人中的“楚楚”,本意就是草木茂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