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看懂科学论文不易,但我们可以看懂科学家,从他们那里汲取“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

最近,数学家张益唐很火。他公布的“攻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论文”,让他在过去一周多时间,占据国际数学界的“头条”。

要看懂张益唐的“零点猜想”论文,即使学术专家也要耗费一番精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表示:张益唐的这篇论文很长,预计需要专家通过较长时间来完成论文评审工作。另一位数论学者说,“像这种论文,即使是顶尖的专业人士,把论文全部细节推一遍也得几个月,所以很难很快下定论。”

因此,对于寻常人来说,就别想看懂“零点猜想”论文的事了,不过,就像当年我们熟悉华罗庚、陈景润的人生故事一样,了解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不难做到,也是一件有趣而有益的事。

张益唐和山东不远。张益唐主要研究数论方向,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2018年起担任山东大学潘承洞数学研究所所长。11月5日,张益唐向山东大学师生作了一场关于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线上学术报告,并参加以“传统与创新”为主题的学术沙龙。

(图片:山东大学网站)

11月8日,张益唐又在北大做在线学术报告。11月14日,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张益唐教授授权转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全文转载了张益唐在北京大学的这次讲座内容,以及他在知乎平台上回答的网友提问。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句诗,可以成为我们了解张益唐人生的钥匙。

数学是理性的,而诗句是感性的,“数学和诗”是张益唐“一个硬币的两面”。张益唐从小展现出数学天赋,但人文素养不低,在北大当助教时,曾背诵《红楼梦》里的诗词给学生们听。张益唐第一次到访美国普林斯顿,有人问哪句古诗最能概括他的心境,他引用了杜甫《咏怀古迹》中的“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一共五首,这是其一,全诗是: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今重庆奉节写的组诗,诗的意思是: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张益唐喜爱“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并且授权北大公众号以此诗为题公开讲座内容,至少蕴含着几层意思:

一是张益唐由庾信人生辛酸不断而取得辉煌诗歌成就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奔波和“大器晚成”。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饱尝国家分裂之痛,身仕敌国不得自由,却取得“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张益唐在美国博士毕业后没拿到导师推荐信,难以找到工作,他住朋友的地下室,40岁时还在送外卖、打零工。但正所谓“穷而后工”,近些年,张益唐数学成就突出,2013年4月17日,他在《数学年刊》发表《质数间的有界间隔》,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质数间隙都小于7000万,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一数论重大难题上取得重要突破。

二是张益唐对自己公布的“攻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论文”,还是颇有自信之心。

无论是孪生素数猜想上的成就,还是本次“攻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论文,都是张益唐的“暮年诗赋”。“暮年诗赋动江关”,“动”是“震动”,对于科学家来说,只有取得惊人的学术成就才会产生“震动”效果,从这方面说,授权北大用“暮年诗赋动江关”作题,隐含着对自己学术成就的自信。

三是张益唐本次公开自己“零点猜想”论文,还是渴望达到“动”人的结果,即自己的学术成果能够得到业界专家承认。

张益唐本次公布的论文还要经受学术界的严格检验,有学者也有不同意见。张益唐在北大授权文章中写道:前几天论文公开后,在北大读研时的导师潘承彪评价:今天听了益唐讲的想法很清楚,这是一个重要的筛法新思想,有很大发展潜力,可实现起来很难。我当即回复:听了潘老师的肯定,比听一万个人的赞扬更有价值。潘承彪是著名数学家,他的留言,张益唐格外重视,说明张益唐还是很渴望获得学术界的承认。从这个角度讲,“动江关”,“动”也是“打动”,要想“震动”别人,先得“打动”别人——这是张益唐所渴盼的。

(张益唐在知乎上和网友的互动)

四是“零点猜想”论文作为张益唐的“暮年诗赋”,是他看重的学术成果,也体现着他一生痴迷数学的执著精神。

无论干什么事,要想做好,都需要一追到底、坚持到底。张益唐说:“我选择数学……我觉得我能做,就一直做下去。”本次在知乎上和网友互动,他说:“我觉得我这一辈子就是做数学的命了。如果我真的离开数学了,我确实不知道我该怎么活。”

社会分工的结果,是每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只能干一种工作甚至一个岗位,怎么做到爱岗敬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场考验一场修行,张益唐对数学研究痴迷,是一面敬业的镜子。不是谁都有资格做科学家,但谁都有做好某一项工作的机会,这是张益唐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推荐内容